常見的鐵礦石主要有:赤鐵礦(主要成分是Fe2O3)、磁鐵礦(主要成份Fe3O4)、菱鐵礦(主要成分為FeCO3)、黃鐵礦(主要成分是FeS2)、褐鐵礦(Fe2O3·nH2O),根據(jù)化學式的計算, Fe2O3 、Fe3O4、FeCO3、FeS2中含鐵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分別為70%、72..4%、48.3%、46.7%,黃鐵礦及菱鐵礦中鐵的質(zhì)量分數(shù)都較小,并且黃鐵礦中含有硫元素,在煉鐵的過程中,很有可能形成二氧化硫氣體,排放到空氣中引起空氣污染,所以上述黃鐵礦及菱鐵礦不適合用來煉鐵。
“褐鐵礦”一詞并不是礦物的種名,通常是針鐵礦、水針鐵礦的統(tǒng)稱。因為這些礦物顆粒細小,難于區(qū)分,故統(tǒng)稱為“褐鐵礦”。
由于它屬于含鐵礦物的風化產(chǎn)物(Fe2O3·nH2O),成分不純,水的含量變化也很大。通常呈黃褐至褐黑色,條痕為黃褐色,半金屬光澤,塊狀、鐘乳狀、葡萄狀、疏松多孔狀或粉末狀,也常呈結核狀或黃鐵礦晶形的假象出現(xiàn)。硬度隨礦物形態(tài)而異,無磁性。褐鐵礦是氧化條件下極為普遍的次生物質(zhì),在硫化礦床氧化帶中常構成紅色的“鐵帽”,可作為找礦的標志。
褐鐵礦的含鐵量雖低于磁鐵礦和赤鐵礦,但因它較疏松,易于冶煉,所以也是重要的鐵礦石。世界##礦產(chǎn)地是法國的洛林、德國的巴伐利亞、瑞典等地。